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场持续65年的采访

  ——1959年,新华社记者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朗嘎村(现为堆龙德庆区嘎区)采访,亲历了改革中“农奴村”的新生。

  ——1991年,新华社记者又来到朗嘎村,记录下了朗嘎人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2024年,在改革65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再访嘎区,感受到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这里正在续写“发展最快时期”的传奇。

  新华社记者的三次采访,见证了这个村庄从“农奴村”到“温饱村”,再到“小康村”的跃迁。如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这里的人们又在续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篇。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朗嘎村65年的嬗变,生动注释了改革后创造的历史奇迹,鲜明表达了雪域高原人民的奋斗心声——通往幸福之路。

  拉萨河畔,春风轻拂,朗嘎村(嘎区)街巷里的柳树已泛出嫩芽,远处群山绵延,近处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

  “旧社会,我们家6口人都是农奴主的朗生。”益西桑珠双手比划着讲述以前的事情,“白天像牲畜一样干活,晚上像狗一样守家。”

  旧的农奴,分为差巴、堆穷、朗生三种,其中朗生最为悲惨。朗生为农奴主所有,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财产,“生下的子女还是农奴主的朗生。”

  改革前,朗嘎村(嘎区)是名副其实的“农奴村”。全村土地被旧地方政府四品僧官欧协·土登桑却和功德林领主所有,98%的人是被农奴主视为“会说线年春,新华社记者马宁轩来这里采访调查时发现:“朗嘎庄园主欧协占有130多名农奴、近600亩土地、205头牲畜以及大小农具。”“农奴们几乎没有生产工具,要用农具得用欠粮债形式向庄园主求借。当时朗嘎平均每户欠粮债4000公斤。”“债务世世代代难以还清。”

  在益西桑珠的回忆中,那段岁月永远是那么幽暗:总是吃不饱,农奴主每天只给一勺糌粑;没有固定的住处,拿着薄麻袋到处找地方睡觉;经常挨打,被“小主人”当马骑,若没伺候好,就会被“主人”用牛皮鞭抽打……

  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堡垒却还留存在中国。在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三大领主”,几乎占有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死亡线上。

  但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企图永远保留封建农奴制。1959年3月,他们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迅速平定叛乱,并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益西桑珠家分得了30亩土地、3间房子和一些牛羊。第一次,他穿上了体面的衣服,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朗杰曾是农奴主的差巴,改革使他家里分得牛羊、耕地和房屋。喜获新生的一家人,有了“做人的尊严”。

  翻身后的朗杰,还得到了上学的机会。他读了6年书,在学校学会了开拖拉机和拉手风琴,并加入了当时的堆龙德庆县艺术团。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改革开放了,到处都是快速发展的景象。”朗杰老人说,“回来之后,我就把在内地见到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希望我们也能赶上发展的步伐。”

  “这里已变成一座热闹的小镇:昔日贵族庄园的楼房淹没在雪白漂亮的村舍中,汽车从村里进进出出,商店、酒家的招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过路者……”在多吉占堆笔下,1991年的村庄,正在铺展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

  在土地承包到各家各户后,“全村粮食单产平均每亩在300公斤以上,高的可达400到500公斤,比(20世纪)50年代粮食亩产提高了五六倍”“村民们办起了加工厂、商店、酒店,成立了建筑队,有些农民还成了蔬菜专业户”“改革至今,朗嘎人至少三次翻修了住房”“全村64户,40多户有电视机”……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91年的朗嘎村同全国许多农村一样,在农业生产之余,开始投身于商品经济的洪流。

  1965年出生的扎桑,如今是嘎区二组组长。在这个成长于改革年代的藏族女性身上,记者看到了明显的时代印记——有冲劲、不服输、头脑灵、思想活。

  “我21岁的时候就外出去打工,背砂石料、运砖块、农场种田……什么活都干过。”她说。因为干活认线年扎桑入了党,并被选任为朗嘎村村委会会计。

  “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加油干啊。”社区旦增尼玛,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在植树现场忙得团团转。

  在以前,村子边上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刮风时,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下雨时,泥沙能灌入山下居民的院里。

  2021年,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村民们的自发植树纳入到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中,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

  “我们社区承包了546亩荒地,需要种植10万棵苗木,目前已完成80%。”旦增尼玛告诉记者,“等树长起来了,我们准备集资在这里建一个林卡(藏式露营地)度假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2年以来,伴随村里1500亩土地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朗嘎村开始了快速城镇化进程,同时也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2015年堆龙德庆撤县设区,朗嘎村也在2023年改成了嘎区。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村里修建了沿街商品房用于出租,年收租金上千万元;修建了汽修市场、钢材市场,每年租金也有近千万元;还成立了村输队、工程队等合作组织。

  “单单这些集体固定收入,就能保证村里每人每年平均分红1.6万元,再加上村民其他收入,朗嘎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旦增尼玛说,“过去村里80%的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在村庄整齐的“藏式别墅”群中,朗杰老人领着记者参观了他家占地3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的“豪宅”。

  “现在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想不到。”朗杰说,他每个月能领养老金,看病吃药有医保报销,去年集体分红还给家里分了10多万元。

  物质条件改善了,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嘎区成立了自己的藏戏团,32名村民成为骨干,排练传统八大藏戏和红色歌舞。团长是村民赤列多吉,他自豪地说:“我们还代表到北京甚至国外演出过。”

  村民普布多吉开了一家藏香厂,吸收周边的群众去他那里上班,带动大伙一起致富;村里的运输队,吸纳80多人就业……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更高追求。”堆龙德庆区委石运本说,“在这方面,朗嘎村(嘎区)走在了前列。”


乐鱼官网入口

上一篇:日本警方称2CH网络论坛违法信息剧减 下一篇:宿松县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

关闭

乐鱼官网入口.(china)导航登录客户端  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65号   黑ICP备06003731


乐鱼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