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青春”集美: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青年聚,城市兴。在厦门市集美区——这个常住人口109.1万的行政区,十年人口增长量在福建省县区排名第一,青年人口占比更是超过45%,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的原动力。

  为奋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近年来,集美区在团省委、团市委的指导支持下,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抓手,实施青年创业、就业、生活、学村学子、台青聚融、青年成长等“六大青年友好工程”18项计划,着力构筑“引、育、融、留”的青年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更实的“集美机会”,与青年的全周期成长成才同频共振,“青年友好”已然是集美区的鲜明标识。

  30平方米的小公寓,如何拥有专属的健身区?精准破解这一城市青年痛点,把这种大胆想法变成现实的,是坐落于集美区软件园三期的一家年轻企业——数智引力(厦门)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90后”青年创客林承瑜,正是数智引力的创始人。2017年,当多数海归同伴“落子”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时,林承瑜却前瞻性地相中了彼时正在崛起的集美新城。澎湃的产业动能、商流潮涌,以及强劲的人才聚势,让他毅然决然选择投身集美。

  “集美是厦门跨岛发展的先行区,汇聚着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等各方资源。”林承瑜说,集美区政府历来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创新企业服务,着力打造创新“沃土”、创业“热土”、创客“乐土”。

  这块“沃土”接住了这颗满腔抱负的“种子”。2020年,传统健身场所遭受疫情影响时,能不能把“健身房”搬进家里的奇思,成了这位健身爱好者新一轮创业赛道的“发端”。

  “打造一台智能居家健身设备!”林承瑜和创业伙伴们说干就干。从智能机身整体设计到内设课程录制,甚至细致到机身的灰度选择,这个年轻的团队经过多次商讨、打样、磨合才最终落定。

  就这样,从第一台样机诞生,到旗舰版、青春版诞生面世,从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百人规模,短短三年时间,林承瑜带领“数智引力”首创智能力量健身镜,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健身”和“物联网+健身”发展新模式走进市场,走向大众,收获了一众粉丝。

  为了实现产品不断迭代,林承瑜关注影响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在最快的时间里解决。发展至今,公司已然成为“互联网+居家健身”新模式下的翘楚。林承瑜还带领团队响应时代潮流,在线上平台开设了公益直播课程,不定期邀请健身达人直播展示健身课程,宣扬全民健身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办公室成了林承瑜的家,家也是他的办公室。为了专心在集美区大展手脚,林承瑜还举家定居在了集美区的杏林湾畔。“集美区政府从‘用户思维’出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和支持,让我们感觉到回国创业特别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他说,特别是集美区为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利好。

  “数智引力”的创业团队由青年员工组成,通过集美区重点推进的“青年就业友好工程”享受到政策利好,企业顺利吸引和招聘大量优秀且稳定性强的青年人才。“我们的员工也因为享有人才公寓住房优惠、配套设施便利等居住环境因素,而选择留在集美、安居集美,与企业共成长、共发展。”林承瑜这样说道。

  2023年8月,在集美新城体验馆举行的青年创客交流活动上,林承瑜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集美,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是一个大家一起实践和探索更大世界的过程。”他说。

  从“受益者”,到“奉献者”。2个月后,在首届集美青年社团嘉年华上,林承瑜还代表“数智引力”,和集美区青年体育类社团签约共建,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高校青年提供更多“集美机会”。

  如今,集美良好的营商环境正释放出“强磁场”,让越来越多像林承瑜一样的青年创客近悦远来。也是在2017年,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浩阳,选择将公司从外市迁至厦门集美,只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集美区积极拓展“财政+金融”发展路径,率先设立了厦门市首个区级产业引导基金,打造厦门首个基金聚集区、区域金融服务“人才驿站”——杏林湾基金聚集区。

  充分发挥区产业引导基金作为“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全国区县前三强的优势,集美区创设了“TOP金融赋能研究院”,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无缝对接,构建完备人才创业金融链。

  集美区还推出集美人才“T易贷”,推行区级人才上市培养计划,助推辖区内金融机构与人才企业深度对接,提供20亿元信贷规模破解人才项目融资需求,促成国科科技等25个项目实现近7亿元股权融资。

  在2017年同一个时间刻度上,当彼时的“林承瑜和韦浩阳们”在集美区杏林湾路北侧的软件园区摩拳擦掌时,杏林湾路南侧的华侨大学,王浪正进入研究生第二年的学习生涯。

  时间拉回现在。如今的王浪已经成长为厦门国重新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他们每日在新能源赛道狂飙突进,为我国工程机械设备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按下加速键。

  穿过集美区青年潮玩街区——万科云城,走进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就是王浪办公研发的地方,和窗外碰撞的时尚潮流不同,这里是脑力和科学创想的极限交锋。

  “通俗一点讲,就是加速挖掘机、铲车、叉车等工程机械的电动化研发。”王浪感触地说,他们团队主要聚焦“整车控制大脑”,推动工程机械由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过渡,长远实现智能化、无人化。

  王浪说,当前工程机械领域的电动化零部件主要还是从电动汽车上移植来的,需要针对工程机械的工况特性,研发专用零部件,“这也是我们正在攻坚的”。

  这个年轻的团队背后,是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专业学院教授团队雄厚的技术研发支持,并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团队骨干力量也均毕业或就职于该学院。

  早在研究生阶段,王浪就加入了团队,参与新能源机型的项目研发设计。参加工作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将儿时倒腾机械的爱好变成了施展抱负的职业。

  成长、成才,王浪是在集美“沃土”本土培育、脱颖而出的又一“生力军”代表。百年学村蜚声海内外,集美区坐拥16所高校科研院所,汇集16万高校学子。赋能青年成长成才,集美区为青年学子施展才干提供了优渥的成长“土壤”,持续健全“引育融留”青年服务体系,推进产城学人融合。

  由集美区政府与华侨大学在2021年共建打造的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正是生动实践之一。基地发挥毗邻高校和集美文教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不断供给高校的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才,集中优势力量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国重新能是第二批入驻基地的团队。王浪说:“基地对我们团队的发展帮助很大,给了我一个发挥特长、施展抱负的机会,提升了团队核心竞争力,给集美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成长筑梦的平台。”

  截至目前,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已累计入驻24支团队,累计孵化和迁入公司60余家,企业产值超1.5亿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产业对接活动”五个维度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区域发展人才集聚效应,校地合作成效显著提升。

  “机电及自动化专业是无法脱离实践的,技术迭代升级太快,光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用的。”就像当年团队接纳研究生王浪一样。如今,王浪和伙伴们也积极链接资源,和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专业学院课题研发团队紧密配合,并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实践、实习的机会。

  放眼集美全区,近年来引才育才动作频频。如深入实施“聚贤集美”人才政策,给予青年人才创业启动资金、贴息、场地补贴等配套扶持。同时,打造“集智汇美梦想启航”引才品牌,开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线上校招专区”,举办“青睐集美走进名企”活动40场,累计吸引1887家(次)企业参与,提供岗位近4万个(次)。“产业优才携手未来”重点产业企业带岗直播、“TOP.Y”青年人才高校行、“金蓝领人才培养工程”、“21天融入计划”等项目活动备受青年人才欢迎。

  同样在2017年,台青赖淑珍被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吸引,跨海登“鹭”。由于本科学的是计算机编程专业,原本她的目的地是深圳,但厦门与相近的人文气息、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一下子就打动了她,就此落脚。

  “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这是赖淑珍写给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的“村歌”《城内之歌》,每每唱起,她总是饱含深情。歌中唱的城隍庙,正是集美霞城城隍庙,也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两座隔海相望的城隍庙,也呼应着赖淑珍与集美的不解之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配套措施逐步落地,赖淑珍决定积极响应政策,投身集美区的乡村振兴大舞台,并与合伙人创办了厦门青青之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谈及初衷,赖淑珍说:“起名‘青青之约’,寓意是两岸青年一起去赴乡村振兴之约。”她希望为两岸大学生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制作新媒体产品的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帮助乡村“出道”,助力乡村振兴。

  他们将镜头对准历史悠久的城内村,展现朴实“村风”,挖掘深厚“村史”,发现美味“村食”,谱写动听“村歌”……运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多角度打造集美乡村振兴新名片。

  来自台南的青年吴炳璋是赖淑珍的合伙人。2018年登“鹭”,2020年加入集美聚融壹家青年双创基地,如今已经是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的执行长,吴炳璋和众多台青一样,在集美区成长逐梦,施展抱负。他说:“我们希望以城内村为基地,以实操项目联结两岸青年,为他们搭建梦想舞台,同时引入社区建设经验,更好服务当地村民,也为城内村带来新的商机和活力。”

  这几年,城内村的变化处处可感。村里打造了复古的供销社、酒铺、药铺、黑猫树屋、婚庆体验馆,越来越多的台青进村开起了客栈、农家餐厅、民宿、奶茶店,各类产业越办越红火。

  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也有20多个项目入驻。基地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在文旅文创、新媒体、空间改造等多点发力,汇聚两岸年轻人和高校师生,成立青青之约两岸大学生志愿队,发起“村Young计划”,办起“村浪市集”……“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它越来越好。”吴炳璋说。

  集美对台青利好政策出台,也让吴炳璋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扎根更深。作为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所在地,集美区拥有丰富的涉台资源,聚集台企1000余家,台青创团队500余支。《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2022—2025)》中,专设了“台青聚融友好工程”。

  “集美区‘台青聚融友好工程’对台青在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创业启动扶持资金、经营场所补贴等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我干事创业动能满满,干劲十足。”吴炳璋说道。

  如今的赖淑珍和吴炳璋,已不再只是在集美创业的台青,他们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摆渡人”,推动两岸更多青年共同加入集美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并在交流合作中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

  以两岸青年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优美的宜居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集美区努力为两岸青年营造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城”,如开办国企托育中心,开展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力新就业青年居住保障,丰富青年文娱生活场景等。

  集美区还开发上线了“青春集美”数字平台,全方位构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娱乐交友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一站式服务青年发展的新模式。

  集美,这座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正搭载着“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的高速列车,释放澎湃青春动力,更显朝气蓬勃。


乐鱼官网入口

上一篇:闵行这所百年老校靠什么焕发生机?靠什么坚守初心? 下一篇:我家楼下的无名“百年老店”35分绝无分店

关闭

乐鱼官网入口.(china)导航登录客户端  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65号   黑ICP备06003731


乐鱼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