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考研人数八年来首降:高校招生计划扩张时代正在走向尾

  2023年11月2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相关事宜。根据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减少36万人,下降约7.6%,这也是八年以来,考研人数首次较前一年有所回落。

  考研人数缘何下降?外界总结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一些毕业生转而考公考编,争取一步到位拿到铁饭碗,退出了考研这条赛道;还有一些毕业生不再视考研为上选,认为一纸研究生文凭未必可以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提前进入就业市场节省机会成本;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录政策有所变化,“专硕名额增加、学硕名额缩减”让读研的性价比下降,部分价格敏感的考生在高昂学费面前急流勇退。

  不难看出,这几种原因都源于考生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读书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项投资,高等教育的消费属性也在加强。如果考生认定读研并不能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不能在未来带来良好的经济回报的话,那么考生就会理性考量“读研值不值”,从而减少高等教育市场的“供给”。坊间疯传某考研名师成功预测到了考研人数下降,其实这也说明他多年来的“布道”收到了一定成效。

  从统计数据来看,考生态度的转变也经历了几年时间,本质上称得上是就业市场变动带来的“反向激励”。历年考研报名人数的统计显示,这个数字在2014与2015年都有所下降,但从2015年以后均呈上涨趋势,并在2023年达到了峰值。研究生的连年扩招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让就业市场供给的速度跟不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这种供需失衡也自然传导到了上游的高等教育市场。

  应当承认的是,现实中为了满足个人求知热忱或是为了科学研究而读研的人只占不高的比例,大多数学生读研还是为了就业,其中又可以细分为推迟就业的深造,以及为了更好就业的“镀金式读研”。然而遗憾的是,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这两种读研方式都在面临极大挑战。学生当然不是傻子,也会根据社会现实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影响就业市场供需情况的关键因素还是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就业市场的反馈也继而决定读研的性价比。学生、用人单位与高校三者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独力解答“读研值不值”这个问题。在就业市场需求不振的局面下,用人单位与考生都已经开始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企业这边是减少校招规模,考生这边则是报考人数下降。值得追问的是,高校这边又将如何回应?

  本世纪以来,中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从2003年的22万到2020年的超过100万,至今已经占到了当年本科毕业生的约一成之多。各大高校多年来如此迅猛扩招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当然是在适配就业市场日渐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为自己申请更多经费,收取更多的学费,完善各项评比指标,一言以蔽之就是争取更多的利益。

  除了就业市场的“反向激励”之外,生育率的低迷也注定会让未来的考研人数继续下降,“中小学撤并潮”的现象也迟早会蔓延到高等教育领域,这将是未来比“考生选择不考”更为决定性的因素。换言之,考研人数下降已是不可逆的趋势,未来的高校恐将迎来每年新增百万级的招生缺口,不得不面临生源“存量竞争”的严峻局面,这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应对的严肃挑战。

  “学硕缩招,专硕扩招”“延长专硕学制”,这是一些高校已经拿出来的应对方案,这样一来既能保住原有的招生规模,还能多收学费。但问题在于,高校在专硕的学制与名额上做文章,究竟是可以真的做到“保证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还是沦为“多收一年学费”甚至是“延缓一年就业”,本身是颇为可议也理当反思的。部分考生对专硕性价比的疑虑,恐怕正是今年考研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

  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会为自身努力创造工作,组织雇员也会拼命互相创造工作”,一个组织既然已经建立,那么就会千方百计地维系自身的存在,尤其是吃财政经费的公共部门。公立高校长期以来依靠纳税人的钱运转,无需直接面对市场竞争,自然会想方设法保住已有的研究生点。

  然而,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迟早会传导过来,招生缺口的到来已呈不可逆的趋势,今年考研人数的下降是个及时的警讯,提醒各大高校顺应就业市场需求,综合考量社会需求,调整研究生的招录计划,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乐鱼官网入口

上一篇:【军队文职面试专练-95】入职后想考研但客观条件不 下一篇:驻青高校考研率有的下降了8个百分点!“考研降温”或

关闭

乐鱼官网入口.(china)导航登录客户端  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65号   黑ICP备06003731


乐鱼官网入口